學習進行時|追尋真理 鑄魂育人——習近平總書記對復旦大學寄予厚望
【學習進行時】5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復旦大學建校120周年。這所著名學府,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十分關心。今天,一起重溫習近平總書記與復旦大學的故事。
5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復旦大學建校120周年,向全體師生員工和廣大校友致以熱烈的祝賀。
復旦大學校名取自《尚書大傳》之“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始創(chuàng)于1905年,原名復旦公學,1917年定名為復旦大學,是中國人自主創(chuàng)辦的第一所高等院校。
這所著名學府,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十分關心。
2007年5月8日,習近平在復旦大學調研。(資料照片,來源:《當好改革開放的排頭兵:習近平上海足跡》)
2007年5月8日,習近平在上海工作期間,來到復旦大學調研。走進學校后,第一站到的就是校史館。
復旦大學校史館。(資料照片,來源:復旦大學網(wǎng)站)
在校史館里,特別陳列著《共產黨宣言》復制件。這是第一個中文譯本的《共產黨宣言》,譯者陳望道是新中國成立后復旦大學的首任校長。
中共一大紀念館展出的由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陳望道的故事。
2012年11月,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習近平總書記生動講述了“真理的味道”。
“一天,一個小伙子在家里奮筆疾書,媽媽在外面喊著說:‘你吃粽子要加紅糖水,吃了嗎?’他說:‘吃了吃了,甜極了。’結果老太太進門一看,這個小伙子埋頭寫書,嘴上全是黑墨水。”指著陳列柜中的《共產黨宣言》中文譯本,習近平總書記說,“這人是誰呢?就是陳望道,就是寫這本書。”
2017年10月,在中共一大會址,習近平總書記又一次講起這本小冊子的故事。
2018年5月,復旦大學將陳望道故居改造為《共產黨宣言》展示館,該校一批青年教師和學生組建黨員志愿服務隊,面向廣大師生和社會各界開展宣講活動。
2021年6月11日,陳望道雕塑在上海復旦大學《共產黨宣言》展示館揭幕。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2020年,黨員志愿服務隊的30名隊員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了參加志愿講解服務的經歷和體會,表達了做《共產黨宣言》精神忠實傳人的信心和決心。
當年“七一”前夕,他們收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你們積極宣講老校長陳望道同志追尋真理的故事,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希望你們堅持做下去、做得更好。”
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表示,心有所信,方能行遠。面向未來,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我們更需要堅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奮斗。希望廣大黨員特別是青年黨員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結合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fā)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努力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復旦大學。(來源:復旦大學網(wǎng)站)
這次祝賀復旦大學建校120周年的賀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起點上,希望復旦大學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深化教育科研改革,推動科技自主創(chuàng)新和人才自主培養(yǎng)良性互動,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知識創(chuàng)新、理論創(chuàng)新、方法創(chuàng)新,不斷提升服務國家重大戰(zhàn)略和區(qū)域經濟社會發(fā)展能力,為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yè)不斷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