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新聞網(wǎng)
滾動新聞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衡陽影視 > 衡陽視聽 > 嘉賓訪談 > 正文:

我看衡陽70年”:訪副處級離休干部李慶麟

2011-12-31 15:44:07      作者:王春紅 陳潔瓊
分享到:
 



 
【正文】
    有一位老人,他稱自己曾是四處流浪的戰(zhàn)爭難民,當日本帝國主義用鐵蹄,踐踏中國的東北、華北大地,挑起全面侵華戰(zhàn)爭之時,年幼的他隨家人從山東老家一路南下,逃難到了衡陽;有一位老人,年輕時的他血氣方剛,立志穿上軍裝保家衛(wèi)國,從此四處征戰(zhàn)、四海為家,卻在脫下軍裝之時毅然情歸衡陽。這位老人就是剛過80大壽的抗戰(zhàn)離休老干部李慶麟。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里,他三入兩出衡陽,與這片熱土結下了不解之緣。
【同期聲】李慶麟 抗戰(zhàn)離休老干部
我記得很清楚 我們一家到衡陽是1938年 我們住在哪呢 住在現(xiàn)在這個沿江南路,原來叫太極碼頭 住在那呢 衡陽的人民對我們也還是友善的 因為我們才來 好多人 不是我們一家 好幾百 沒地方住 衡陽人民 老百姓 就在那個 江邊上 (幫我們)搭那個棚子//(當時看到的衡陽) 雜貨(店)比較多 賣布的 搞裁縫的 也有飯館 還有賣糧食的 都沒有大買賣 沒看到好多 銀號也有 鐵路門那個地方 現(xiàn)在叫解放路 那里有幾個錢莊
【正文】
李老說,當時年僅7歲的自己還不知道戰(zhàn)爭是怎么一回事,就懵懵懂懂地跟著家人來到了衡陽。一個7歲小孩好不容易重新找回了家的感覺,沒想到第二天,就被日軍的轟炸機炸得支離破碎。
【同期聲】李慶麟 抗戰(zhàn)離休老干部
頭天剛住下 第二天日本飛機就來了 就拉警報 警報一來就躲 那時候不知道怎么搞的 警報一拉 飛機就到了 就轟炸衡陽//炸的原來叫   現(xiàn)在叫蒸陽路 那一條街都炸得稀巴爛 炸平了 老百姓都很驚慌 我們也很驚慌 小孩更驚慌 衡陽人民第一次感覺到日本帝國主義的殘暴 屠殺中國人民 欠下我們血債//那時候我雖然很小 但是心里面一邊害怕 一邊很恨他們 日本鬼子怎么這么殘暴呢 這么厲害 為什么要殺我們中國人 我就問大人 大人說他們是強盜 這是第一次//第二天 大人領著我們?nèi)タ匆豢?還有煙 房子都倒塌了 (?)街 四面都比較緊張 從那以后衡陽市住的人口不多了 都到鄉(xiāng)下去了
【正文】
那慘烈的轟炸場面仿佛刀刻一般深深留在李老的記憶里。時隔70年,他依然清楚記得滿城廢墟的景象。李老回憶說,那時白天的街上基本上看不到人影,絕大部分店面也都是大門緊閉。在連生存都是難題的那個年代,命都保不住,更別提經(jīng)濟發(fā)展和城市建設了。
【同期聲】李慶麟 抗戰(zhàn)離休老干部
最蕭條的時候是什么時候呢 就是日本帝國主義1942年前后 轟炸得相當頻繁 老百姓上街 老百姓沒有幾個人上街 為啥呢 這個時候我們也到城里來住了 做生意了 那時候我們父親開了個賣面灰的 就在現(xiàn)在環(huán)城南路口 原來叫大西門 在那個地方開了個小面灰店 早上八點就關門 下午四點鐘才開門 也就是為躲飛機 躲警報 八點鐘人就疏散 城里面不準有人 到下午四點鐘你才做生意 所以那個情景相當蕭條 一個城市那個時候叫日本帝國主義整得都沒有生氣了 老百姓過日子都很困難
【正文】
而令李老和家人沒料想到的是,一場更大的災難還在后頭。1944年6月22日,日軍再度飛機轟炸衡陽城,發(fā)動了那場震驚中外的 “衡陽保衛(wèi)戰(zhàn)”。而在此之前的一個月,駐扎在衡陽城區(qū)的官兵就接到了緊急疏散老百姓的命令。于是在短短三天之內(nèi),30萬衡陽人民被迫背井離鄉(xiāng)開始了大撤離。李慶麟一家也沿著湘桂鐵路往廣西、貴州一帶逃難。
【同期聲】李慶麟 抗戰(zhàn)離休老干部
當時就那條路 叫湘桂路 怎么走的呢 想辦法唄 那個火車車有時候開 往那火車底下加板子 這是火車 在底下加板子 把門板加到上頭 我們就站那地方//(人)三層四層 四層 怎么說四層呢 那火車頂上是一層 火車里邊是兩層 座位是一層 座位上面又搭一層 貨車也是一層 貨車里頭又搭一層 底下又加一層 四層//那一個火車開過來 不是火車 那都是人 你看過去都是人 就那樣走過來//(逃難的情景)很難受 感覺到很不是滋味 心里非常惱火 遭罪 很遭罪
【正文】
    這場緊急大撤離使得衡陽的老百姓在這場戰(zhàn)役中沒有大的人員傷亡,同時也打破了日本大本營原計劃7天之內(nèi)打通湘桂線直抵云南和緬甸的黃粱美夢。但這場戰(zhàn)役對于衡陽來說,無疑是毀滅性的打擊。到了1945年,14歲的李慶麟跟隨家人回到了衡陽,歷經(jīng)戰(zhàn)火洗禮的衡陽城已是傷痕累累。
【同期聲】李慶麟 抗戰(zhàn)離休老干部
這個時候衡陽不像城市了 不是個城市了//幾乎平了 打平了 衡陽保衛(wèi)戰(zhàn)啊 基本就平了 尤其房子很少 很少房子 //以前還是個城市 大街小巷 有房子 有人     有生意 雖然生意不太好 但還有人在做生意 回來以后 衡陽市基本上沒房子了 就那保衛(wèi)戰(zhàn) 打保衛(wèi)戰(zhàn) 房子都很少了 很少有房子了//大街上路面 跟現(xiàn)在沒法比 很爛 我想起個事情 咱們現(xiàn)在上街穿水鞋 那時候沒有 沒有誰穿水鞋 穿一個木屐 //一塊木頭板 底下釘四個釘子 上面弄個皮子 弄個布 為什么這么走 他地面不平整 不平整 有泥巴 都是泥巴路 他穿(木屐)的話水啊泥啊濺不到腳上去 路面很不整齊 很破爛 路面很破爛 大街上正街上也是用卵石(鋪的) 卵石路 卵石鋪面 那都是不錯的了 小巷子里有一段一段的石板路 那個很零碎的//有的石板路壞了 壞了沒辦法走 就穿個木屐走 下雨
【正文】
李老說,當時的情景自己這一輩子都不會忘記。就是因為親身經(jīng)歷了戰(zhàn)爭帶來的血淚和苦難,李慶麟渴望一個和平統(tǒng)一的國家。在抗日戰(zhàn)爭全面勝利,轉入解放戰(zhàn)爭之時,李慶麟毅然決然地參軍入伍。1949年8月,李慶麟加入了當時赫赫有名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十八軍,在此后近三十年的戎馬生涯中,李慶麟南下廣西、北征朝鮮,立下了不少的戰(zhàn)功。             
1978年,47歲的他脫下軍裝,在面臨轉業(yè)選擇時,他放棄了重歸故里的機會,把深情的目光又投向了衡陽。
【同期聲】李慶麟 抗戰(zhàn)離休老干部
我很愛它(衡陽) 所以我轉業(yè)到這來 他們還勸我回老家去 我說我不回 我為啥回老家 這不就是家了么 我三進兩出 我第三次來了我還走啊 我不走了 我的小孩勸我說 回去也可以吧 回去這么多親戚 我們衡陽這邊親戚少 我說咋沒親戚 有親戚 衡陽人不就是親戚 我在這挺好 你們也在這算了
【正文】
    再次回到魂牽夢縈的衡陽時,李老看到的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新氣象。經(jīng)歷了戰(zhàn)爭之殤的衡陽在廢墟上重建了,這一只浴火的鳳凰重生了!
【同期聲】李慶麟 抗戰(zhàn)離休老干部
幾個大街挺寬敞了 樓房有了 雖然不高 但是有了//(標志性樓房)百貨公司 就是解放路口那個百貨公司//它就叫衡陽市第一百貨公司 現(xiàn)在改為商場了//三層樓 那都是衡陽市最好的樓 有三層樓 東西還是比較齊全//自行車啊 收音機啊 皮鞋 這些都有 穿的衣服 鞋子 都有//最搶手的手表 自行車 收音機 這三大件 但是很少 要票 要發(fā)票 憑票才能買得到 這說明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購買力在增強//我感到很高興 這是兩重天 兩種社會兩重天 新社會和舊社會就是不一樣 舊社會一個個苦眉愁臉的 沒精打采的 穿的衣服破破爛爛 街上賣的東西也不多 現(xiàn)在到處是賣這個的賣那個的 有賣的就有買的 很熱鬧 大人小孩嘻嘻哈哈 小朋友 蹦蹦跳跳上學 一邊走一邊吃東西
 
【正文】
 回到衡陽以后,李老先后擔任了化工廠廠長、化工行管辦副處級干部等職位,為衡陽奉獻了自己無悔的青春與熱血。一晃,三十多年過去了。李老說,自己跟衡陽已經(jīng)融為一體,衡陽人也早已經(jīng)成為自己的親人。他喜歡這片土地,也熱愛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   
【同期聲】
我覺得衡陽這個地方啊 它這個衡陽人的這個性格是開放的 很開朗 衡陽人 理財?shù)挠^念也很強 會做生意 接觸新鮮的事物也比較快 衡陽的文化比較發(fā)達 在這么一座城市里頭 我現(xiàn)在 數(shù)不清了 有好多的學校 原來衡陽就多 我那時候 小時候在衡陽念書 就有七八所學校   你看現(xiàn)在 不說中學 大學都好幾個了
【正文】
    越是經(jīng)歷過苦難,越是會珍惜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從戰(zhàn)火紛飛食不果腹的的日子走來,面對現(xiàn)今衡陽如此富足的生活,李老說,自己心里是真的高興。已過耄耋之年的李老如今已是子孫滿堂,身板硬朗的他平時就爬爬山,上上網(wǎng),唱唱京劇。他笑著說自己的生活比蜜還甜。
衡陽這片承載了一代又一代人青春與夢想的土地,馬上就要迎來70歲生日,李老興致勃勃地要給我們來上一段《智取威虎山》作為衡陽的生日禮物。音樂一響,這位80歲的老人立馬就起范兒了。
【現(xiàn)場】智取威虎山
【正文】
【同期聲】李老用衡陽話祝福衡陽
0條評論|
分享到微博
發(fā)布